今年年初在全球各地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各行各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在疫情的強關聯領域產業,如醫療衛生服務,健康管理健康咨詢等大健康產業卻迎來了新的產業發展機遇期。
這不但得益于公眾衛生健康意識的提高,更有國家層面對于醫療衛生事業的支持以及疫情期間全民健康觀念的普及。在全民抗疫時期,大健康產業進入了公眾強需求時代,同時在各種強身健體,提高免疫等觀念的普及,人們在健康方面消費比例上升,更是推動了大健康產業的飛速發展和相關消費的升級。
公民衛生用品
需求量及消費量顯著增加
2020年僅第一季度,口罩、手套等核心防護用品消費就超過了2018年的3倍,各類消毒防護清潔用品的消費比例均有顯著上升。
“健康中國”戰略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作為國家發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內容,將健康中國建設提升至國家戰略地位,更是體現了黨和國家在公共健康領域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決心。
目前我國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疾病譜變化,健康領域投入不足和食品安全等問題。要抓住優化全民醫療保障制度,推進健康老齡化,重視疾病防護和健康管理,運用技術手段等關鍵點來實現推進健康治理現代化的進程。
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五方面的戰略任務,按照《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超過8萬億人民幣,2030年達到16萬億,其中所蘊含的大健康產業發展契機更是不計其數。
新技術新模式的迅速發展
人工智能挖掘醫療奇點。
醫療的O2O服務主要是將患者從線上分發引導到線下合適的診療場所;智能問診服務推動醫療信息到醫療智慧發展;通過人工智能對精準醫療數據的分析可以在常見病治療上有顯著突破;在新藥研發中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模擬藥物研發過程,降低成本,預測結果,推進制藥領域進步。
精準醫療是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源泉,可以為健康醫療領域提供了大量高質量,結構化的數據,可以在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治領域發揮巨大作用。
隨著我國的“5G”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通過該技術可以實現“醫療個性化”,使患者的持續監測成為可能,大大提高預防性護理的效果。
“5G”代表了全新的數字醫療網絡,它能通過三種主要方面來幫助用戶保持健康:醫療物聯網(loMT),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和關鍵任務服務,包括數百萬計甚至數十億計的低能耗,低比特率的健康醫療檢測設備,臨床可穿戴設備和遠程監控傳感器。另外,健康人也可以利用loMT設備來幫助檢測自己的飲食和健身狀況,讓自己的生活更健康。
在線問診平臺和APP也在迅速發展。2020年春節期間,互聯網醫療在線問診領域獨立APP日活量最高峰達到了671.2萬人,最大增長接近160萬人,漲幅達到31.28%。
目前面臨的問題
就目前來講,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也充滿了挑戰和桎梏。由于我國大健康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產業鏈各個環節銜接并不緊密,資源分布相對分散,健康企業規模不大缺乏競爭力。
另外,在技術創新,大數據在健康產業的布局,技術基礎和個性化服務方面和國際還存在顯著差距,同時,相關產業法規并不完善,容易導致秩序混亂,市場缺乏監管,假冒偽劣服務和產品充斥市場。
后疫情時代,健康至上,對于大健康產業來說,如何過去的粗放轉變為有序、均衡,做到質量效率雙收益,這些都是健康產業后續發展所要面臨和重點解決的問題。
(醫藥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