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首次以獨立消費健康公司面貌出現的赫力昂,發布了牛津經濟研究院的《2021年赫力昂對中國的經濟貢獻》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赫力昂對中國GDP的總GVA貢獻高達73.4億元(人民幣,下同),并通過直接雇傭和間接方式在中國創造了近20000個就業崗位。
“醫療健康是本次進博會最大亮點之一,同時也是參展商數量最大、展區占位最多的行業之一,相關企業近200家。”全球領先專業招聘集團瀚納仕中國執行總監王曉群表示,“近年來,受新冠疫情、政策紅利和資金注入的影響,中國大健康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和吸引能力持續走高,內外資企業在核心人才競爭上呈現‘白熱化’趨勢。”
眼下,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正在上海舉行。越來越細分的外資企業進入中國醫療健康市場,折射了中國國內需求端的多元化與細分市場的活躍度。
比如美敦力的MAZOR?X脊柱智能導航機器人,目前其本土化項目已正式啟動。這是該機器人第三次登上進博會,第一年首秀登場,次年完成從展品到商品的轉身,在進博的平臺上與10家醫院簽訂合作意向。今年MAZOR? X已經走進臨床,且本土版本的MAZOR? X有望在兩年內下線,為中國患者帶來更可及更多元的創新醫療科技。
過去幾年來,醫療健康行業的投資保持了極高的熱度,大量資金進入醫療健康的各個細分領域,一方面給整個行業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出現了市場過熱的問題。
“受市場投融資的波動和政策影響,相較2021年行業大范圍積極擴張團隊,2022年,部分醫療健康企業開始收緊了人員的預算。”王曉群表示。“受影響較大的細分領域包括生物科技和制藥等領域,但仍有相當多的細分領域在2022年發展態勢良好,招聘需求也保持相當的熱度。”
2022年,CDMO、IVD、基因細胞治療、人工智能制藥、核酸藥物、醫用內窺鏡、醫學影像、醫美、眼科和齒科等細分領域發展勢頭依然強勁。比如強生眼力健就在本屆進博會上宣布與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簽署為期一年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同推進眼科新技術、新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引入與推廣,通過在國內特定區域先行先試,加快新技術新產品在國內的上市進度。其中,全球首款提供33cm近視力的連續視程人工晶狀體——TECNIS Synergy新一代EDOF連續視程人工晶狀體,將率先于博鰲愛爾眼科醫院開展“先行先試”。
又比如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先行者 Cytiva在進博會上宣布與原啟生物、和元生物以及賦成生物多家行業領先的生物制藥及 CDMO企業開展并深化戰略合作。其中將與原啟生物共同建設質粒病毒研發和生產平臺以及細胞治療GMP生產線;和和元生物合作,將交付國內超大規模病毒生產平臺;與賦成生物合作,將推動本土生物大分子 CDMO服務標準化和規模化發展。
“總體而言醫療健康行業在疫情暴發后,投融資和企業的發展策略都逐漸趨于理性,行業的增長點也更加細分化了。”王曉群認為。
針對醫療健康企業人才延攬,王曉群建議企業可以制定更為精細的人才策略,如為人才制定更加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為海外人才定制化崗位、提供更多靈活調崗的機會等,來吸引人才加盟,并提高人才留存率。對于求職者,王曉群認為醫療健康市場雖有波動,但瀚納仕仍然長期看好行業發展,建議求職者適當預期管理,做好風險和機遇的平衡,理性看待薪資漲跌。